欢迎来到山西焦煤官网    
  •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▼ 企业邮箱▼
在重温中寻觅爱的归途 ——读《我们仨》有感
发布时间: 2023-04-26 10:46:54     作者:王莺      来源:山西焦煤网      点击次数:

初识《我们仨》,我折服于它的精致,总觉得随身携带的宠幸才对得起它的淡雅与乖巧。然而简单至极的目录对我而言没有任何吸引力,一开始无厘头的梦更让我失去了趣味,但因某种情愫的牵引,我只得并不走心地跟着梦游走,在其中浅浅地感受杨绛对钱钟书的牵挂、依赖以及“为君不知疲、为女掩着痛,只为相随无别离”的情义。

书中百分之八十的内容是杨绛有条不紊地唠着家常,无主无骨、絮絮叨叨,与世间家庭无异。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区别,便是优良的家风与家境,而这一“优”足以冲淡人间烟火的大半颜色。虽有“忧卿烟火熏颜色,欲觅仙人辟谷方”的诗句,但他们却依旧在鸡鸭、鱼虾、蔬菜中以冒险的心态求趣,亦可在不同红茶中取其香、苦、色,在满足口感的过程中找乐,这些我们种种的不屑,却是他们乐此不疲的满足与快乐。

书中最先吸引我的是那些承载着记忆的黑白照片,在我看来它们更能直白地讲述“我们仨”的故事。我很好奇,是什么样的情感能让一对人在终究老去的时候,依旧可以一人握推,一人持剪,相互理发,好让彼此更精致。我一遍遍看着所有的插图,始终找不出任何浓情蜜意,也寻不出彼此眼中的激情澎湃,在他们从容的微笑中,我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相敬如宾的唯美,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优雅,“敬”得有距离,“敬”得有粘度。

 “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”,始终是平淡无奇地自顾自说,朴素、单纯,偶尔一两句押韵的文字却足以触碰到内心的那一抹痛。“往者不可留,逝者不可追”,让人在感受“他们仨”失散的揪心中不禁自我回忆。

书,始终是他们钟爱的。共赴牛津,辗转巴黎,新婚俩人的腻,不仅在于时光,更在彼此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的内在吸引,从“只为一人守”到“又添一女疼”。当我想要回忆初读《我们仨》的感受时,却发现即便努力回忆也还是忘却了诸多内容与细节,唯独清晰记得杨绛这位娇小姐对爱的强烈感知。

她包容着爱人不会打蝴蝶结,分不清左右脚,拿筷子一把抓的孩子气;纵容着爱人打翻墨水瓶,砸坏灯,弄坏门轴的笨拙;她为自己精心将女儿喂养成胖胖壮壮的瓷娃娃而开心,也因二十多天坐船让孩子变得瘦弱而深恨自己的疏忽;她欣赏女儿总能格物致知,也欣慰于公公“吾家读书种子,唯健汝一人耳”的认可。在她眼中一切皆是美好,她满足于三人各自工作,各不相扰,一人著《管锥编》,一人译《堂·吉诃德》,一人伏案审稿,虽一同经历家乡沦陷、下放等,却始终未打破这份感情的平衡,“他们仨”在动荡的年代、艰难的岁月中虽遭厄运戏弄,却坚信相守胜于别离,因而发愿:只有死别,不再生离! 

书末写道:“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‘我们家’的寓所,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。家在哪里,我不知道。我还在寻觅归途。”那一瞬间,我仿佛看到一位老人半弓着腰背,倚扶石栏,望着随波摇曳荡漾的小船自然地渐渐地远去,夕阳的余晖斜铺江面,虽未折射出过多光彩的颜色,但是满江的橙红色足以温暖她的眼、她的心、她身体的每一处。分明安静得那般美好,却弥漫着绵延的酸、苦、悲……让人生疼又不忍打扰,任由她就那么安静地望着、守着。       

读着读着,我的内心不由生出些许歉意,为起初对《我们仨》无趣无味的错识。我们时常厌倦自己生活的无趣,然而转身欣赏和偏爱的又何尝不是别人的平淡,我们缺少的从来都不是爱,而是相守的耐心和甘愿清淡相伴的执着。我们为自己注入了太多欲望,却仍理直气壮地要求他人的迎合、认同甚至臣服。我们曾斑斓的生活也恰恰在歇斯底里的求同中变得平淡无锋芒,可又无法控制地羡慕别人感情中不必求同的那份新鲜。

合上《我们仨》,我竟有一种锥心的痛,不是所有的爱都有机会再重来。我们不知要兜兜转转多少个轮回才能真的感悟到“世间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散琉璃脆”的凄凉与伤感。一本书,让人知道如何更好地爱与被爱;一份平淡,真切地让我们体会到懂得与珍惜便是幸福!

(作者单位:汾西矿业高阳选煤厂)

责任编辑:兰洁

版权声明   |   隐私与安全   |   常见问题解答   |   咨询 地址:中国·山西·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ICP备案序号:晋ICP备05008009号-3

山西3044永利官网vip - Apple App Store 版权所有   晋公网安备 14010902000081号